上合组织已成中国的战略依托

时间:2013-12-10浏览:106

  在中国周边外交的棋盘中,包括俄罗斯与中亚地区的西北方向,应该是最稳固的。原因显而易见,中国与俄罗斯两个大国的互信合作发挥了最大稳定器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型的地区合作安全机制,吸引与凝聚了地区国家的加入。

  当然,这一地区并非世外桃源,地区恐怖势力、分裂势力与极端宗教势力三股恶势力不时兴风作浪,对地区安全、中国西北稳定构成不可小觑的威胁。另外,区域外大国力量的介入,也给地区稳定添加了变数。美军明年撤离阿富汗战场后,阿富汗安全可能会面临新的变数。

  正是因为这些安全威胁持续存在,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以及俄罗斯的合作才会显得更加迫切,上合组织的作用才会日益重要。

  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战略性的,这不仅基于面临共同的安全挑战,还基于双方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经济贸易合作以及日益密切的人员往来。今年9月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中亚地区,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受到了中亚地区的积极响应。这预示着,中国周边外交的西北方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潘光

  上合组织稳定西北方向外交

  潘光(上海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国的周边外交中,西北方向是最稳定的,上海合作组织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1996年至今,上海合作组织(前身为“上海五国”)进程稳步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首先是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在上合组织的框架内,原中苏边界西段长达3000多公里的历史遗留问题已全部得到顺利解决。其次是合作打击跨国恶势力。苏联解体后,特别是塔利班在阿富汗执政后,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在中亚挑起动乱。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紧密合作,在上合组织的框架内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建立了地区反恐机构,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此外,在推动区域合作良性发展、维护中亚稳定和安全方面,也为世界树立了典范。

  上合组织的成功实践对中国的周边外交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首先,上合组织首倡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内涵的新 型睦邻安全模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如此漫长而又复杂的边界问题,就是这一模式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就,为中国与其他邻国解决尚未解决的边界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其次,上合组织构建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模式。中国与东盟国家、欧盟国家的关系、非洲联盟以及阿拉伯联盟国家的关系等,也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第三,上合组织创立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文化互补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这一模式不但坚持在经济上互利协作,而且强调文化上要交流互补。它为中国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加强区域和跨区域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提供了成功实践和新鲜经验。

  习近平主席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提到的共同建设欧亚30亿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颇受关注。“丝绸之路”是中国、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在讨论地区合作问题上常用的词,正由于它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提法很巧妙地将文化心理与地区国家的经济联系结合起来。中国此前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合作中,相比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交通与经贸合作步伐比较慢,未来在这些领域将会有所强化。

  不过,这一地区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三股势力”,对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丝绸之路”纽带和安全形成重大挑战。中亚地区是汉儒、伊斯兰、斯拉夫和印度四大文明的交汇点。从古至今,该地区的一些民族、宗教冲突往往存在着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碰撞这一深层原因。受到阿富汗冲突和中东动乱的影响,宗教极端思潮正在中亚回潮,对世俗主义形成冲击。包括“东伊运”在内的极端、恐怖组织与“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关系密切,这些组织实施的恐怖活动对中国及周边国家安全都构成一定的威胁。

  

  孙壮志

  加强互信合作弱化俄对华戒心

  孙壮志(中国社科院中亚问题专家)

  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稳定关系缘于几个方面优势:首先是政治优势。双方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与对方发展关系,都将对方作为外交工作中的重要方向。第二是地缘优势。双方地理位置相接,为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第三是经济发展和交往的需要。双方经济互补性较强,利于开展互利合作。第四是安全上相互依存。在面临共同的地区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利益方面,有许多共同的语言,对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有相似或相同的看法。第五是人文和文化传统优势。双方有着几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古有丝绸之路以及跨越国界的相同民族,因此人文交流较多。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不仅在双边层次上开展合作,也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多边机制框架内开展合作。通过上合组织,各方可以更好地维护地区的稳定,同时也可以实现经济上的共同繁荣。上合组织内的一些成功的合作机制和措施,可以作为经验和范例用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发展当中,比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一些合作以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等。此外,上合组织使中国在北部和西部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依托,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同样也有这样的需求。双方互为战略后方,相互提供战略支撑,有助于在中国周边地区营造一个较好的环境,有利于中国西部经济开发和发展,也可以在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安全上面临一些问题的时候,更加集中精力去处理一些争端和问题。同样,俄罗斯有中国作为它的战略依托,就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方向。

  当然,这一地区也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首先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三股势力”,这是对中国在这个区域的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中亚国家紧邻中国新疆,这一地区面临着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的威胁和影响。第二是跨国犯罪的威胁。阿富汗是中国的邻国之一,它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毒品产区,阿富汗的毒品威胁,对中国周边尤其是西北边界的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第三是其他一些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比如生产环境、环保等。第四是这个地区大国之间的矛盾和竞争,比如俄罗斯和美国都希望在这里拥有一些军事基地。大国在这个地区的军事竞争和博弈,彼此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对抗,也会对中国周边的稳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有比较传统的关系,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军事安全领域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影响。俄罗斯将中亚当作自己的后院来经营,它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一地区有绝对的优势,能够主导这一地区的政治进程和经济合作。因此俄罗斯会对中国有一些戒心,担心中国的影响超过自己。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在中亚地区与俄罗斯进行协调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尊重俄罗斯在这个地区的利益,也希望俄罗斯尊重我们的利益,同时在一些涉及到双方共同利益以及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开展合作,比如为了维护本地区的稳定,共同对付“三股势力”以及其他犯罪等。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互信,及时将自己的行动向对方做出说明,避免单方面采取一些损害对方利益的行动。此外,通过俄罗斯和中国的帮助,中亚国家的经济能够尽快发展起来,也有利于本地区的长期稳定。

  

  普利特钦

  中国在中亚目标与手段明确

  斯坦尼斯拉夫·普利特钦(俄罗斯科学院中国问题专家)

  来自中亚的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中国的威胁毫无疑问是存在的。这是因为中亚国家在许多问题上未实现自立,特别是南部国家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它们没有能力保证自己的内外安全。随着美军撤出阿富汗,从阿富汗向邻近国家输出极端主义的潜在风险上升。在阿富汗北部生活着大量乌兹别克人和塔吉克人,种族的相近性可能成为从阿富汗输出极端主义的桥梁。从总体上看,对中国来说,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威胁在上升,构成潜在挑战。但这不是说可能向中国边境地区和内地输出这两种风险,而是指中国的邻国在应对这两种挑战时可能遭到削弱。

  中国在中亚地区的作用全面增强,正如最近十年所展现的那样,中国一直在中亚地区追求既定目标,努力完成为自己确定的任务。首先是保证本国的能源供应。中国行事有条理,中国实际上是中亚地区所有国家主要的外部投资者,是该地区主要外贸伙伴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借助自己的外汇储备,帮助包括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在财政上站稳脚跟。作为对自己支持的交换条件,中国获得了接近各国能源的机会,并取得巨大成功,比如在土库曼斯坦,中国得到在陆地气田开采天然气的机会,取得比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开采企业“天然气工业”公司更大的成功。中国的目标、任务、工具,以及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都非常清楚。中国始终如一、符合逻辑地追求长期目标。

  目前,俄罗斯领导人的大部分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国内问题上和更具全球意义的外交问题上,中亚不是俄全球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对中亚有资金、有战略,而俄罗斯与中国不同,不能说俄在以某种方式对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政策施加影响,或者在以某种方式妨碍或者提供帮助。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俄采取的那些一体化行动可能对中国造成潜在威胁。比如关税同盟,如果吉尔吉斯斯坦加入关税同盟,中国货物过境吉的机制可能大大改变。我认为,很难明确讲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展开竞争,给彼此带来某种风险。在保证中亚安全方面,合作天地广阔,俄罗斯和中国在这方面的利益是一致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黄莹莹 周良 胡晓光 发自北京、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