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在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试图加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现代的中国,试图挖掘和恢复历史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推进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缘关系,美国在“一路一带”中的角色似乎非常有限。在全球化不断深化、世界不断融合的今天,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美国,不会也不可能和中国的“一带一路”脱离干系。回首历史,我们发现“海上丝绸之路”赫然和美国的独立存在很深的联系。
自2007年以来,美国国内政治保守派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茶党运动”,要求削减政府债务,减税减支,并坚决反对奥巴马政府实施的全民医保政策,对美国的政治经济体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茶党运动”显然是受到了1773年“波士顿茶党事件”的启发。众所周知,“波士顿茶党事件”是美国独立建国的导火索。这里的“茶”,正是产自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到英国或者荷兰,然后转运到英国的北美殖民地。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世界开始了第一拨全球化浪潮。葡萄牙人发现绕过非洲好望角,经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中国的航海通路。其实中国人在此之前几百年的宋元时代已经在海上航行到了非洲东部,并建立了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连通后,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通过这条道路运到欧洲。
欧洲社会在17世纪养成了喝茶的习惯,这种习惯也传到了殖民地。为了维持茶叶贸易带来的国家收入,英国国会把进口茶叶的垄断贸易权授予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把中国产的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首先运到英国;然后通过批发市场销售到国内或者殖民地。直到1767年,东印度公司需要支付进口额25%的税收给英国政府。但是,由于荷兰等国采取走私手段直接向当时英国的北美殖民地销售茶叶,价格比东印度公司便宜很多,使得东印度公司市场份额下降。为了维持东印度公司的竞争力,英国政府降低了茶叶税,并对出口到殖民地的茶叶退还这25%的税收。为了弥补茶叶退税带来的税收损失,议会通过了所谓的《唐森德税收条例》,在殖民地加税。这导致了北美殖民地的抗争,提出了“在国会没有代表,就没有纳税义务”的主张,最终导致了美国的独立运动。
当时,中国正处在“乾隆盛世”(乾隆41年),看上去世界轰轰烈烈的剧变和这个封闭的大清帝国没有任何关系,但不争的事实是这个世界的剧变却是由这个封闭帝国出口巨额茶叶所引发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15、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之后,世界已经在全球化的道路上走过500多年。中国存在一种认知,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西方文明冲撞和改造东方文明的历史;但是实际上,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也在这个全球化的体系中通过贸易等手段影响甚至改变着西方历史。全球化的时代,大家互相依存,互相冲撞。在中国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之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进一步融入全球体系。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不断升高。世界发达国家俱乐部O E C D的总人口约为12.5亿。如果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世界发达国家人口会马上翻一番。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虽然是以欧亚大陆为中心,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它的冲击和外溢作用一定会是全球性的。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虽然地缘上似乎与“一带一路”不相关,但也一定不会和这个战略脱离关系。中国在具体制定和实施该战略的时候,也不可能脱离这个全球化的政治经济体系。
(作者系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