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下称“培训基地”)各项工作的落实,1月30日,培训基地工作、研究团队务虚会在我校校部楼101会议室召开。校长周仲飞教授参加务虚会并发表了重要总结讲话。务虚会由国际交流处处长王蔚教授主持。
王蔚处长首先就培训基地一年来的总体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对培训基地工作、研究团队的义务奉献表示感谢。培训基地首席专家潘光教授对培训基地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和指导,建议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为三个着力点。潘光教授同时阐述了近期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基建办常务副主任张燕汇报了培训基地基本项目建设情况,对前期工作进行了回顾,并重点讲述了项目当前进展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后期推进计划,她表示,按照计划,培训基地主体工程2017年7月可望竣工。
依托培训基地的研究团队分别汇报了各自的情况。上海合作组织比较法律研究中心王晓晶博士代表倪正茂教授汇报了该中心当前及未来的研究情况。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袁胜育教授则对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并代汪伟民教授就中国周边安全与反恐研究的团队建设、研究领域和成果等进行了介绍。海洋战略与海洋法治研究所所长杨华教授着重介绍了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团队建设、研究方法、未来规划等。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石其宝副教授则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现状、团队情况以及研究预期成果进行了汇报。
我校培训部主任胡戎恩教授、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陈校副教授重点对培训基地即将开展的培训项目进行了汇报。胡戎恩教授表示,培训工作将“立足高端、政经兼顾、务实推进、迎接挑战”,并建议要多走出去、多沟通、多交流、多见识,将培训工作做好。陈校副教授对培训项目、筹备进展、面临的困难以及进一步打算做了详细汇报,同时对围绕培训班的细致工作进行了阐述和规划。姜思源、魏传成、丁云宝、钱平广等培训基地工作团队成员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工作情况。
教务处处长陈剑峰教授也对培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研究事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务实建议。刑事司法学院犯罪心理学专家范海鹰副教授介绍了其“危机识别与干预技能实训中心”的发展情况,特别提出有关微表情识别犯罪分子等技能与课程融入未来培训基地培训班课程的可能性。
在听取完情况汇报后,周仲飞校长首先对一年来培训基地工作、研究团队的工作予以了肯定和感谢。他表示,在管理体制、人员、经费等没有完全落实的情况下,培训基地工作、研究团队在现有很多约束条件下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完全是凭着一份良心和对学校的责任感。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孟建柱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培训基地三大主要功能方面做了很多事情,智库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培训工作也做了很多铺垫及准备。
周仲飞校长认为,对于培训基地,2014年主要是铺垫,2015年则是扩大影响力的重要一年,除了智库研究要继续作为重点外,即将落实的培训班需要举全校之力将其办好,实现“一炮打响”。同时要加强宣传力度,增加培训基地在政府、业界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5年,培训基地无论在智库研究、人才培养还是在培训方面,都要上一个台阶,学校将尽力在有关人财物方面予以支持。
最后,周仲飞校长再次向培训基地工作、研究团队表示感谢,并希望2015年培训基地各项工作更加有声有色,同时也能将整个学校发展提升到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