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明确国家安全学科的学科特色、研究边界,对学科体系进行逻辑梳理,5月23日,第二届全国部分高校国家安全学科建设暨当前中国外交与安全挑战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上合基地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研讨会由上海政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主办,中国-上合基地、上海全球安全治理研究院、学科建设办公室、政府管理学院承办。
党委书记夏小和、校长刘晓红,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李家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唐永胜,上海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强,上海商学院副校长陈剑峰,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等出席研讨会。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来自政府机关、各高校科研院所共40余名嘉宾。
开幕式由刘晓红主持。夏小和与李家兴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夏小和指出,国家安全学科的设立是我国国家安全建设的一件大事,对国家安全问题进行前瞻性、总体性、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是国家安全学科建设深层次的时代使命。刘晓红代表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合基地、上海全球安全治理研究院,向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指出在国家安全学科体系建设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的背景下,各位专家齐聚一堂,思考当前中国外交与安全的机遇与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幕式结束后,全体嘉宾合影留念。
本次研讨会主旨发言环节上半场由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唐永胜主持,主题为“当前中国外交与安全挑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作“在应对当前中国外交挑战中化‘时、势’为‘事、理’”主旨发言;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作“中美战略相持阶段中的国家安全问题”主旨发言;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周桂银作“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主旨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作“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主旨发言;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高奇琦作“量子科技、智能革命与国际安全格局”主旨发言。
主旨发言下半场主题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由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李文良主持。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强作“急需建立‘1+X’的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体系”主旨发言;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跃进作“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主旨发言;上海市学位办主任束金龙作“学科与学位建设”主旨发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作“关于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思考”主旨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作“对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主旨发言。
下午的研讨会分为两个分会场。围绕“当前复杂安全环境下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的主题,上海商学院副校长陈剑峰主持上半场讨论,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唐永胜、原中国海监东海总队常务副总队长郁志荣、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全球安全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梅建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吴艳、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谈谭、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全球安全治理研究院教授张继红进行了热烈讨论。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院长袁胜育主持下半场讨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沈丁立、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曾向红、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仇华飞、上海政法学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李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鲁传颖、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作了精彩发言。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宏松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董春岭进行点评。
第二分会场则针对“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的主题,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办公室副主任贺小虎主持上半场讨论,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李文良、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彭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与反恐怖学院教授马振超、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倪春乐、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丰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下半场由上海政法学院“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院院长王蔚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周桂银、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高金虎、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钟振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张建开展了细致的探讨。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友孙、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毛维准进行点评。
研讨会闭幕式由我校学科办主任石其宝主持,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曾向红与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周桂银分别就分组会议讨论作总结报告。
我校副校长胡继灵和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李家兴先后在闭幕式上致闭幕辞。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家,发出了上政声音,既促进了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发展,也为当前中国外交安全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