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上合基地举行

发布单位:人员机构编辑:发布日期:2021/09/24浏览量:67

9月24日下午,由中国-上合基地主办、贵州警察学院承办的教育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聚海内外官员、专家、学者等围绕教育法治相关议题进行主题研讨,旨在共享教育法治发展最新成果,共同研讨教育法治中的问题,助推世界各国教育法治的发展。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我校原副校长关保英作主旨发言。研讨会由我校“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院院长王蔚主持。

孙霄兵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和中国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我国教育的新兴类型,是中国教育的重大创新,应总结经验,深入研究,不断改革发展。当前,中外合作办学急需得到新的发展,发展前景广阔,应进一步加强国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扩大中外合作办学开放程度,让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向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延申,创新办学机制。

关保英介绍了我国教育法治的主要成就,认为其成体系、有理念、有机制,有成效。他分析了教育法治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不契合表现,阐述了教育法治现代化的合理内涵应是以人民性为本位、以法律体系为依托、以开放性为运作逻辑、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和以国际化为视野。为此,应制定教育法典,摆正教育行政权与教育法治之间的关系,使教育法治资格正当化,让教育治理成为当代教育法治的主流。

专题研讨环节,发言嘉宾们深入探讨了教育法治的各项议题,交流分享了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印度、马来西亚、中国澳门等地的不同经验和做法,传递出对建成教育法治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高度重视。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全面地分析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宏观形势和政策导向,指出在当前形式下应当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创新服务业态、革新治理方式。中国教育现代化,主要锁定于国家现代化目标,需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基,也需要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支持,注意借鉴他国经验,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校长顾问苏白·阿那别克认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形成政府依法行政、高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的新格局。他建议把法律列入学校必修课,让学习法律知识成为人们的习惯和必需,只有法治价值观深入大众的思想,才能做到依法治校,真正建成和谐繁荣的社会。

澳门城市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代表冯紫雯指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为澳门高校参与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供了新空间、新平台。创建合作区不仅给澳门产业多元化,经济社会转型提供了明确出路,也为澳门青年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构建区域融合发展发挥澳门作用。这将成为澳门推动 “一国两制”实践再上新台阶的重大助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焦俊峰指出,大学章程在大学治理法治化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推进了依法治校的有效实施,协调了大学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促进了大学法治思维的形成。应充分利用大学章程在大学治理法治化中的文化价值,促进大学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的形成,从而早日实现大学治理的法治化。

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署理校长拿督卓建国提出,教育和文化是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性、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的关键,因为教育和文化就是将研究、创新,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衔接起来,进而提供高技能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催化剂,最终为人们带来幸福感和成功感。21世纪的教育政策必须支持国际学生交换、促进学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对话,并促进高等教育供应者和政府当局、行业参与者之间的结构性合作。

蒙古国研究大学校长切·哲格玛强调研究型大学的作用与日俱增。如今全球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健康危机,也是经济危机、教育危机、不平等危机等等。知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型大学作为全世界高等教育的旗舰,在创造和传播知识、培养高技能领导人才和服务社会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全球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保障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

蒙古国研究大学外务参赞,一带一路国际发展研究院院长刘亚丛提出,办学平台是基础,办学质量是生命线。他倡议抓住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命门,实行中蒙国际合作教学、科研、实践、论文与论坛“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培养中蒙全面合作发展所需高端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在两国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为中蒙两国睦邻友好、文化交流、经贸合作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印度金德尔全球大学汉语言培训与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王娜主张,国际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的本质,其特殊性在“国际性”因素上。必须尊重教育基本规律和必须尊重国际化、全球化的客观发展态势。国际教育的发展必须走也只能走法治化道路。每个国家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立足教育培育人、促使人发展的本质功能,制定国际教育发展战略和系列规则,推动国际教育常态化、非特殊性的发展,即民族教育和国际教育的一体化融合。

最后,关保英作研讨会总结发言,中国-上合基地应急管理与司法鉴定研究中心主任王玉峰主持。

本次研讨会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既有理论与学术研究,也有实践经验分享和对策建议;氛围热烈、成果丰富,时效性与前瞻性兼具的意见建议百花齐放,研讨成果为十月即将中国-上合基地开班的“面向未来国际教育政策法治研讨班(欧亚地区)”奠定了扎实基础。

本次研讨会受邀纳入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期活动,与会嘉宾共同期望,未来各国各方能依托各自优势和特色,以更加丰富的形式探索更多有关教育法治建设的议题,希望以教育法治的探讨为纽带,加强各国的互联互通,共同推进包括上合组织各国、东盟各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与合作。